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出塞

南北·王褒 南北·王褒〔南北朝〕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
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馀蒲。
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飘飞的蓬草就像那远征之人,不辞千里地向前驱驰。
边塞的天空,唯一可见的飞鸟只有大雁,关隘四周也只生长着榆树。
背对着山岭眺望着那些旧日营垒,系好马匹,辨认着那残留的蒲草。
靠着部下骑兵的探察,送来了月支国的地图。

注释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汉武帝时由李延年根据西域传入的乐曲改制而成,内容描写将士的边塞生活,今古辞已亡。
飞蓬: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
征客:指作客他乡的人。
长驱:长途向前驱驰。
塞禽:边塞上的禽鸟。
关树:边关之地的树。
但: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首联写征途之边远。飞蓬,诗人借此来形容自己出塞途中的孤独与凄凉。按照通常的句式,这两句应为“征客似飞蓬,长驱自千里”,诗人加以颠倒,用意在于突出“飞蓬”“千里”的意象,烘托征途之凄苦与漫长。诗人在《寄梁处士周弘让书》一文中有“征蓬长逝,流水不归”之语,于此诗句中,乃已渗透了诗人所怀的“长逝不归”的凄凉。

  颔联描写塞外之景。但见旷野之上,飞禽走兽难觅踪迹,唯余大雁翱翔;草木稀疏,仅榆树挺立。此景之概括,尽显塞外之荒凉,而“唯”、“但”二字,更巧妙地勾连起诗人心中对江南繁华景象的深切怀念。南国的花团锦簇、莺歌燕舞、碧波荡漾,与眼前这黄沙漫漫、寒风凛冽的塞北,形成了鲜明而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王褒原为南朝的宫廷文人,所写乐府诗,在南梁时就具备一种清新刚健之气。王褒归北后的创作,由于受到北方生活风俗的影响,一洗南朝宫廷文学的脂粉气,诗歌内容较之过去充实了许多,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写下不少朴素刚健的作品。这首《出塞》明显属入周之作,是其中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黄忠.沂蒙大观.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913
2、 卢有泉.北朝诗歌研究.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285-286

简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前两句总写千里塞外广阔荒凉的景象,烘托征途之凄苦漫长;三、四句从大雁和榆树落笔,进一步突出塞外的荒凉,并暗含与江南秀丽风景的比照;后四句句转向人物行动的描写,并在最后紧扣“出塞”题目,道出此次出塞的目的。这首诗用辞度句于平淡中见功力,质实中现风神,全篇气象苍茫阔大,风格刚劲遒健,声调悲凉雄壮,充分显示了诗入由南入北后的诗风转变。

南北·王褒

南北·王褒

王褒(约513~576年),字子渊,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文学家。东晋宰相王导之后(第三子王洽一脉),曾祖王俭、祖王骞、父王规,俱有重名。妻子为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明帝宇文毓笃好文学,王褒与庾信才名最高,二人特被亲待。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帝宇文邕时为太子少保,迁小司空,后出为宜州刺史。建德年间去世,卒年六十四 。子王鼒嗣。 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夜四时歌十六首·其二

萧衍 萧衍〔南北朝〕

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
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落梅

谢朓 谢朓〔南北朝〕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宋书谢灵运传论

沈约 沈约〔南北朝〕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周室既衰,风流弥着,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自兹以降,情志愈广。王褒刘向杨班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然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工为形似之言,二班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摽能擅美,独映当时。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源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徒以赏好异情,故意制相诡。

  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韵,遗风余烈,事极江右。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自建武暨于义熙,历载将百,虽比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讬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摽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若夫敷衽论心,商搉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待来哲。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